|
![]() |
單增慶代表 東北網記者 朱丹鈺 攝 |
東北網3月8日訊(記者 朱丹鈺) 全國兩會提出發展低碳經濟,總理報告提出讓人民生活更美好,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大興安嶺行署專員、林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單增慶高興之情溢於言表。『大興安嶺是國有重點林區,也是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區,在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發揮重要作用,承擔著保護生態和發展經濟的雙重職責。建設生態型花園式新林區就是圍繞生態功能區建設和推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兩大主要任務,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努力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打造優美宜居環境,使大興安嶺的生態更優良、產業更優化、環境更優美、生活更富裕。』
單增慶說,大興安嶺是國家重要的納碳貯碳基地,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也是黑龍江、嫩江等水系及其主要支流的重要源頭和水源涵養區,更是國家僅有的天然寒溫帶生物基因庫,保護好這裡的生態環境意義重大。建設生態型花園式新林區有利於修復大興安嶺由於多年木材采伐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保護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充分發揮大興安嶺維護生態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的主體功能。大興安嶺作為以林為主的資源型地區,木材依賴型的產業結構極不合理,經濟發展方式較為落後,建設生態型花園式新林區,可以有效地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綠色食品等低碳經濟,提昇林產工業、礦產開發等產業層次,不斷優化經濟結構,形成多點支橕、多輪驅動、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
單增慶說,長期以來,受『先生產、後生活』的指導思想影響,林區城鎮建設十分滯後,住房、道路、給排水、垃圾處理以及城鎮服務功能不完善,職工收入偏低,增收渠道狹窄,生產生活條件較為艱苦。建設生態型花園式新林區就是要不斷提昇林區城鎮建設和環境美化水平,把生態建設與城鎮建設融為一體,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通過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繁榮社會文化,千方百計提高百姓收入,努力把大興安嶺建設成為中國最北、環境最美、最具魅力、特色濃郁的宜居地區,使人民的生活更加殷實、更加舒適。
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型花園式新林區是以生態保護為前提,涵蓋產業調整、城鎮建設、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整體推進,單增慶說。
豐富的森林資源、完善的生態系統、優美的自然環境是建設生態型花園式新林區的前提和基礎,要嚴格采伐限額管理,強化林地管理,加強木材原料管理。要努力擴大自然保護區面積,爭取年內新增各類保護區30萬公頃。全力完成好國家林業局70萬畝森林經營撫育試點工作。積極爭取造林綠化項目,大力倡導公民義務植樹活動,全年要完成義務植樹100萬株以上。
加快培育接續產業是建設生態型花園式新林區的物質保障,大興安嶺地區將加快組建林產工業、礦業開發、綠色食品和生態旅游產業集團,進行整體包裝上市,壯大產業規模。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搶抓北極村被省列為重點旅游城鎮建設的機遇,突出『北字』特色、『濱水』文化和『大嶺』特點,加快漠河、加區、呼中等旅游城鎮建設,抓好觀音山、映山紅滑雪場、蒼山地質公園等景點建設,提昇旅游產業層次。此外,要充分利用大興安嶺森林、濕地碳匯資源優勢,積極開展碳匯核算、碳匯交易研究,探索發展低碳經濟的現實途徑。
良好的城鎮環境是建設生態型花園式新林區的基本要求。要樹立經營城市理念,把城鎮建設與棚戶區改造及林場撤並結合起來,圍繞中心城鎮開展棚戶區改造,宜樓則樓,宜平則平,建設一批錯落有致、風格獨特的別墅式住房。統籌城鄉發展,圍繞新農村建設落實各項惠農富民政策,重點做好10個試點村整村推進工作。加大危房改造和扶貧開發工作力度,今年要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16.13萬平方米,抓好農村飲水安全、鄉村公路建設等項工程,搞好村屯綠化美化淨化,讓農民住上寬敞房、走上暢通路、喝上放心水。
『改善民生是天大的事,滿足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需求是建設生態型花園式新林區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單增慶說,今年將積極推行漠河縣基本藥品零加價銷售制度,讓百姓在醫改中得到實惠。大力發展居民社區衛生服務業,服務人口實現全覆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深入開展『家庭致富』工程和幫扶活動,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